基本信息 |
招生考试信息 |
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 |
人事师资信息 |
教学质量信息 |
学生管理服务信息 |
学风建设信息 |
学位学科信息 |
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 |
双一流建设信息 |
应急管理 |
信息公开指南 |
学年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适应我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需求,充分发挥我校地处孔子故里的地缘优势和传统文化研究的学术优势,提升广大师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5月10日上午,我校国学大讲堂第一期系列讲座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礼堂开讲。报告由学校办公室主任夏云杰主持。
校长傅永聚教授出席开幕式并作首场学术报告——《< 大学>解读》。傅校长结合当前社会的时代背景和道德现状,以习近平总书记近来关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阐述了儒家经典和思想对当今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傅校长指出《大学》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作品,在借鉴和吸收孔孟荀思想的基础上,对儒家理想人格的修为之道进行了从内到外的总结,有目的有意识地建构了一套以“三纲领八条目”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这套道德修养体系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傅校长逐章对《大学》的重点语句、字词、思想精髓做了详细阐释,并挖掘其现代价值,指出《大学》在塑造新型的理想道德人格中会发挥出积极而长远的功效。最后傅校长引用北宋大儒张横渠的四句格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与同学们共勉。
5月10日下午,国学大讲堂第二场报告——《孔子、经学和< 论语>》由文学院院长单承彬教授主讲。单教授从国学的含义和分类开始,向同学们讲解了经学所包含的经目和发展过程,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解了多个经目的内容。《论语》是孔门师生言行的汇编,单教授从《论语》的成书和发展历程讲起,化繁为简,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述了《论语》的编写和发展过程,在讲解的同时,单教授把论语名句与故事相结合,着重讲解了孔子其人、创办私学、周游列国以及孔门高第等方面的内容,将现场师生带入孔子生活的情景中,让同学们在故事中体会论语的内涵和现代教育意义。
5月11日上午,国学大讲堂第三场报告——《七经之冠冕——< 尚书>》由孔子研究所马士远教授主讲。马教授提出《尚书》是一部帝王之书,它是孔子及儒家构建王道思想的不竭源泉、七经之冠冕、经教传统的轴心、朝代更替的终极依据、施政布政的依归,也是文以载道的典范。马教授重点讲解了今存《周书》篇目中的《洪范》篇,并具体分析了洪范九畴。他说,《洪范》意义重大,“洪范”的意思就是大的法则,可以观度、治理国家。他表示《尚书》的当代价值是今天我们研究《尚书》的重中之重,《尚书》的研究与文化的自觉有密切的联系,《尚书》中的中庸思想、革命观、禅让观等对现代社会有指导作用。而《尚书》的外译提高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同时它也成为华人华侨沟通的一个最大公约数。它的传承能增加文化的自信,甚至能改变1840年至今的文化自卑现象。最后,他提到,研究《尚书》,对实现文化复兴以及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他呼吁大家关注《尚书》,使《尚书》从“绝学”的圈子里跳出来。
5月11日下午,国学大讲堂第四场报告——《孔子与周易》由孔子研究所刘彬教授主讲。在对周易的发展历程做出简单介绍后,刘教授就学界备受争议的“孔子是否研究过周易”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列数了学界各种观点。刘教授指出当代研究者应利用新材料,解决新问题,他结合古籍范本提出孔子晚年好周易为事实,孔子好周易的实质为观其德义,学《周易》的实质是创立新易学。具有神性和虚幻特点的古代筮占文化,经过孔子创造性的转化和提升,脱胎换骨,展现为面貌一新的具有德行化和理性化特征的新质的易学文化。刘教授还就周易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做出进一步讲解。
国学大讲堂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为我校传统文化教育开辟了新的载体和平台,是我校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对全校师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和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文明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谢轩 孙晓燕 蘧文惠 许梦可 来源:宣传部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孙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