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规章制度  公开指南  公开目录  公开程序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纪念建校65周年之曲园新姿】乘风破浪竞千帆 百舸争流立潮头——曲阜师大文学院聚力 “十三五”收官战

信息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发布日期: 2020-07-06浏览次数:



曲阜师大新闻中心讯 “十三五”期间,曲阜师大文学院在基层党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2018年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实现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开创了新时代领跑发展的新篇章。

提升“党建引力” 激发“磁场效应”

加强党的领导是学院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学院认真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实施“双向培养”方式全方位提升党员思想素质。学院相继召集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60次,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教师座谈会等共计260余次。全院师生坚持党的领导意识进一步筑牢,学生爱国爱党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以“实施项目化运作”作为党建的有效工作方式;坚持“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获批学校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动立项10项,探索开展学生支部与离退休支部联动“送‘习’上门”、思政与科研团队联动党建理论创新研究、师生党员集体 “政治生日”等特色活动;构建党员培养长效机制,着力发挥党员骨干在“一流学科”和 “一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风学风中的引领作用,科研立项获奖党员贡献率达到70%,4名党员分别获评 “金课”培育课程省级奖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校级一二奖;抓好“灯塔-党建在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维护,“山东e支部”开通率100%、活跃度100%、材料录入100%。

学院举办“弘道讲坛”“书记接待日”“院长下午茶”,把学术名家、优秀师资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智库,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举办红色经典佳片有约,将红色教育与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有机结合,指导支持优秀学生社团开展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书香文院”,形成了“专业上有社团,社团上有专业”的社团工作格局;指导学院工会编撰《师德教育读本》,成为师德师风教育的生动教材,为推进学院师德建设探索经验。

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   为人才培养护航

学科立足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必须拥有一支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和师资队伍。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和师资队伍,文学院一直坚持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齐头并进的人才引进策略。

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在成功培育“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基础上,又相继成功培养出了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1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1人,3人入选“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库”。高层次人才引进上,2017年以来,文学院引进教授、副教授、博士等十几人,增设特聘教授、特聘课程教授岗位。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扩大了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

高层次人才所取得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与一致认可,在学界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其中,1人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文学排行榜》(2020年版),1人当选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1人当选国家一级学会常务理事,3人当选省级学会副会长等。

人才优势和影响惠及学科(专业)建设,使之获得快速发展:

2018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评为山东省一流学科。

2019年,获得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专业博士招生资格,成为山东省唯一一家招收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专业博士的单位。

2019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学位点被教育部“合格”评估抽检,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评估。

在中国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曲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排名从2017年的排名第80位位列全国前50%,提升到2018年的第76位,2019年的第52位位列全国前29%(排名上升了24位)。

2019年,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文学院有着优良的教风,专业教师始终践行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在继承与遵循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传统优秀教学理念兢兢业业授业解惑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理论,探索新教法,创新育人模式,学院专业教师的从教技能获得了稳步提升,在省校两级教学比赛中赢得殊荣,其中省级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人、校级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

对标一流创新争先   奋力推进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院秉承“教学立本,科研立命”的兴院强院理念,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制定了《文学院教学科研奖励办法》,积极营造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的良好氛围。在一流学科资助下,铆足劲头,开拓创新,学院在科研立项、成果、获奖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

2017年以来,学院教师获批国家级人才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艺术学)9项,获批和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1项,国家语委、全国古籍整理、博士后面上资助、山东省社科规划等项目30余项;一流学科设立各类科研项目几十项,资助出版专著2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Language and Linguistics》《光明日报》等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其中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

以开放的心态,广泛进行学术科研交流。2018年以来,一流学科资助教师出国访学十几人次,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上百人次;资助举办“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的第35届年会”、“中国传统文化(齐鲁文化)与当代文学创作学术论坛”、“2018孔孟之乡文化产业创新论坛”、“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15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语言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国际研讨会”等数十次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举办“文学前沿”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前来讲学,成为文学院对外学术文化交流的品牌窗口。

为推动学科建设加速提质发展,在一流学科资助下,文学院还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目前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古典学研究中心、东亚文化研究中心、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莫言研究中心、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原初孔学与论语汇读研究中心、运河智库等7个研究中心和1个智库。

学院充分利用科研创新优势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参加中宣部组织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的编撰工作;参与策划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与齐鲁晚报、济宁市文化产业协会共同发起成立“运河智库”,积极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地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成立“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对周边地区的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进行整理研究。学院科研成绩卓越,为国家和山东省文化建设方面做出较大贡献。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积极探索与地方职能部门、企业公司和传媒集团建立良好的合作育人关系,新增20多个学生实践实训基地。

推进科教融合  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文学院目前设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9个方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同时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招收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型研究生;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戏剧影视文学(艺术类)3个本科专业。2019年,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专业博士点获批后,文学院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上又一次获得大的发展:中国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分别建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在一流学科资助下,学院定向施策多措并举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通过修改完善培养方案、学生评奖评优奖励办法等提供制度保障;2017年创办“文学前沿”讲座,邀请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人才等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疫情期间也不间歇,至今已举办35场;2018年以来先后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美国和加拿大高校的知名教授等为研究生开设高端系列课程;强化学生科研训练,2018年以来,一流学科资助本科生、研究生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参加各类国内外学术会议200余人次;2017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文学院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三届。

同时,借力学科发展优势,秉承开放的学习态度,强化国际化学术交流,打造国际品牌窗口。2017年至今一流学科资助学生到韩国、美国、英国、意大利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海外访学20余人次;派出汉语志愿者赴加拿大、美国、泰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50余人;招收海外留学生3人;招收1名美国学者为访问学者,这是我校第一位海外访问学者。

2017年以来,研究生每年发表论文数量达到一百余篇,其中《世界宗教文化》、《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光明日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州学刊》《齐鲁学刊》等国家权威期刊和CSSCI期刊论文20余篇。

2019年出版《守正与创新:研究生学术论文集》第一辑,这是文学院、也是学校历史上第一本研究生学术论文集;《守正与创新:研究生学术论文集》第二辑也在出版中;

2019年获得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在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方面获得突破。

2017年以来,研究生获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展示大赛决赛全国二等奖、优秀教学设计奖,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孔子学院(国家汉办)汉教英雄会优秀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各项奖励20余项,每年获3-4项国家奖学金,3-4项山东省优秀毕业研究生。

2016年以来,文学院本科生共获得20多项国家级本科生创新(业)训练项目,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在国家和山东省举办的教学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其中1人获得国家级教学比赛二等奖,10人获得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连续四届均名列前茅。

向管理要效力  鼎力协作固本培元

学院重视日常行为规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维系良好学风氛围。学院深入落实创建文明课堂,实现“四个零”“四个无”的建设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并在全校得到推广,成为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亮点。《风景》等纸媒平台和文学院团委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得到创新建设。杏坛文学社先后获得山东省“百佳社团”“十佳社团”、校“优秀社团”的称号,中文剧社获得第五届新青年大学生戏剧节最佳人气奖,其作品《新编孟母三迁》获得“全国优秀国学教育文艺作品”奖。五月编辑部,获得山东省优秀高校新媒体巡展活动优秀原创内容奖。

学院积极开展学生工作,以“智慧团建”为总抓手,把“青马工程”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平台,同时也向青年团员们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创新创业机会,增强学生团员对党的向心力。学院“三下乡•千村行动”社会实践团队赴滨州市沾化区古城镇罗场村,为村民们绘制了以“中国梦”、“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的文化墙是学院开展多彩实践活动的剪影。学院“AR+APP”文化古迹轻旅游模式开发及应用——以曲阜“三孔”为试点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学院本科生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第十届山东省创业计划大赛省级三等奖3项、第九届山东省创业计划大赛获得省级奖励1项、齐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省级奖励3项。

回首过去,文学院师生激流勇进,秉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勇攀高峰、追求卓越,戮力同心攻坚决胜“十三五”圆满收官。看今朝,文学院师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面对新的挑战,主动作为谋划布局“十四五”发展宏图,为开创学院美好明天,建设孔子故里一流大学贡献文学院力量。

新闻来源:文学院

审核:曲媛媛

编辑:孙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