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规章制度  公开指南  公开目录  公开程序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纪念建校65周年之曲园新姿】历史文化学院:“史”志不渝濯真知 砥砺前行铸新人

信息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发布日期: 2020-09-26浏览次数:



曲阜师大新闻中心讯(通讯员王建阳植根齐鲁文化沃土,汲取儒家圣人灵韵,曲阜师范大学秉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精神,在守正创新中发展传承,为国育才。决胜“十三五”、谋划“十四五”,历史文化学院在新时代谋求新发展,以“智”提“质”,绘就发展蓝图,砥砺奋进开创学院发展新局面。

开新局——营造党建引领新气象

突出“党建+文化传承”。学院党委依托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传统,秉持“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院训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严格对标落实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通过实施党建创新工程、质量工程、培优工程三大工程,实现党建工作到位,全力提升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全面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促进学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以标准化建设为牵引,以“三会一课”基本制度为平台,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2018年,中国史一流学科研究团队被山东省委组织部授予“干事创业好团队”称号,本科生党支部获评“山东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突出“党建+学科建设”。学院突出问题导向,在办学治院展现新作为上争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为加快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积极探索适应学科发展要求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信息沟通、学术交流、协同创新以及跨学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把党支部建成学科建设的战斗堡垒。着力增强基层党支部对一流学科建设的推动、支持与保障能力。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监督,不断增强全体党员投身一流学科建设的政治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创一流——把握学科建设“关键点”

2016年山东省“双一流”建设中,中国史学科被确定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学院全面完成山东省“十二五”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专门史”和山东省“十二五”强化建设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孔子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各项建设任务目标,并获得优秀成绩。“十三五”期间,学院又完成孔子与山东省文化强省战略协同创新中心,申报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工作,最终与山东大学整合一起申报的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获批2019年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新建立“中国外交遗产研究中心”“儒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国南海及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孔府档案研究中心”等校级研究中心4个,与太阳部落联合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其中“外交遗产研究中心”2018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社科研究重点基地。

2019年,中国史学科跻身校友会中国史学科排名前16%,位居山东省省属高校第一。2020年武书连中国大学历史学排行榜,历史学专业获得B+等级,位居山东省省属高校第一。历史学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2013年以来山东省专业评价第一名。学院积极参与国家“双万”计划申报工作,历史学专业成功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史和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文物与博物馆和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狠抓研究生培养质量,严把研究生、博士生论文质量关,以创新为导向,以质量为准绳,以高质量论文提升学科办学水平和品牌。研究生多篇毕业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全国教育硕士专业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优秀教学设计奖”6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2019年7月,学院成功举办第一届“明清以来地方档案与社会”研究生暑期学校,来自全国30所院校的30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济济一堂,共同研讨地方档案在社会史研究、地方史研究中的作用,大大提升了我校在国内高校的知名度。2019年12月,学院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来自全国50个部属和省属重点师范院校参加了此次比赛。学院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统筹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创新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努力构建具有综合性师范大学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融合。

强动能——打造人才工作“集团军”

牢固树立人才是学校办学第一资源的理念。学院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崇德敬学的师德环境。强化思想建设,统筹推进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用好“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学习平台,引导广大教师自觉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充分利用学校人才政策机制,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工作力度,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五年来,学院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进博士后工作站,到国内重点高校、美国、英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做访问学者20余人次。

2016年以来,成功引进副教授以上高层次人才、优秀博士20余人,聘任特聘教授、兼职教授10余人。现有教师中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入选文化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入选儒学“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人入选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2人被评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省级教学名师”,2人入选文化建设类“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1人被评为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1人入选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1人被评为“山东省十佳优秀辅导员”并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等;儒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团队入选首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

学院不断完善科研管理机制,鼓励学术创新。2013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项目3项以及其他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6篇,出版学术著作39部。学院教师多次获得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作品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获得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荣获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国家重大招标课题孔府档案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完成了数字化工程,出版了《孔府档案(明代卷)》,完成三分之一档案著录任务,发表相关论文和硕士论文30多篇,促成了学界对孔府档案学的普遍认知。

育新机——画好育人育德同心圆

坐落孔子故里,沐浴圣人礼乐,学校依托传统文化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特色鲜明的文化环境,强化学校精神内涵与文化品牌建设。学院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孔子文化月、国学小课堂、传统经典诵读等活动。开展“洙泗讲堂”系列活动,该活动自成立至今共举办761期。

五年来,学院学生获“创青春”山东省创业大赛金奖2项、银奖1项,齐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7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24项,获山东省“国学达人”特等奖2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荣获全国“国学达人”特等奖1次。儒家文化齐鲁行、明德故事讲堂、国学小课堂等社会实践团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孔子文化月”已成功举办至第十二届,其影响力逐年扩大。“洙泗学社”荣获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全国百佳创业社团等荣誉称号,以及两岸“儒风雅社”社团评选活动校园影响力奖,荣获山东省学生社团传统礼仪大赛一等奖。学院连续八年在共青团工作考核中获佳绩,学院团委获学校共青团工作突出贡献奖,一位教师获得“山东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学校五四青年工作者”称号。3个班级获山东省先进班集体。学院荣获2018年度“新闻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院兼顾史学教育的学术性和社会性,分层次地培养高质量史学人才。学院突出学术功能,建立从本科生到硕士、博士生的系统培养模式,在各阶段打好厚实的通史基础,以利于进一步的专业学习,适应现代社会对学术精英的高层次需要。学院注重加强本科学生的能力训练,初步建成了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开发的孔子“和”的思想虚拟仿真实验软件获得了国家软件著作权,学院信息化教学的硬件软件建设有了很好的起步。组建了杏坛学堂“国学卓越班”,认真落实卓越人才培养措施。成功获批国家级“历史学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新建各专业教育实习、校外实践基地十余个。每年组织历史学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和文物博物馆学专业的专业见习。开展“中学历史教学名师进曲园”系列活动,邀请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来校举办中学历史教学专题讲座。学生参加的第七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以及钢笔字A等2项、B等2项;参加全国历史学师范专业教学技能比赛获得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在学院浓厚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下,以杨浔、杨昆等为代表的150余名学生获“国学达人”竞赛全国特等奖在内的省级以上奖励及社会实践优秀学生等称号。

谋长远——拓宽国际办学朋友圈

大力推进教学开放化与国际化,拓展海内外学术合作交流。学院邀请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以及美国哈佛大学、日本关西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来学院进行学术讲座或学术交流100余人次。学院主办了国际学术会议2次,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中国史学会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3次,承办山东省社科论坛学术研讨会2次。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举办学术讲座30余场次。与韩国安东大学退溪学研究所合办了“第一届韩中书院·儒教文化论坛”,主办“文化遗产类国家公园建设: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学术工作坊。

学院广泛开展与海内外华人华侨与教育机构的合作。2017年11月,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韩国安东大学、印度尼西亚总统大学、日本岩手大学等联合成立“东亚儒学联盟”,全方位融入 “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战略。

学院持续推进国际交流工作。教师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访问交流12人次。2017年以来派出学生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韩国中央大学进行短期交流,赴台湾教育大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选拔6名本科生参加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学分互认项目,选拔17名本科生参加新加坡名校“人文与历史”境外短期交流项目。

寻契机——定格弘扬传统新视角

学院坚持守正创新,紧紧把握新时代、新形势、新特点,将教育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用新鲜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表达,让传统文化IP既富有文化气息,又具有学校特色和时代印记。

学院在中国社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孔子与<论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等著作10余部,在《思想教育研究》《南京社会科学》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并有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收录,承担相关课题10余项,在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18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山东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9年,学院打造的信息化教学项目“孔子‘和’思想虚拟仿真实验”入驻教育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并获批“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和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已被山东省推荐评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金课”。

继续开好文化育人公共课、选修课。《孔子与论语》课程在智慧树平台全面上线,被确定为重点推广的“山东省在线联盟课程”,并成为“学习强国”在线学习课程。全国选修该课程的高校达90所,第一个学期的在线修课人数已达13000多人,为2020年申报线上线下混合式国家级金课打下了良好基础。《中国古代史》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获得学校国家金课培育立项,《经学通论》等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获得学校省级金课培育立项。

展新姿——且看犁牛之子正青春

学院注重充分发挥史学的“教化”功能,从事历史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史学教育面向非史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学生乃至全体国民,承担提高民族素质和公民文化教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

“儒家文化齐鲁行”暑期社会实践连续开展了10年,五年来,实践团队奔赴德州、泰安等地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和调研,获多家媒体报道,该团队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实践团队,连续七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实践团队。“国学小课堂”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扎根日照莒县和岚山区开设 “国史”小课堂,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认可。48位同学在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先进个人”称号,39位同学在曲阜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荣获“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34位同学在曲阜师范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荣获“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多名同学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志愿服务证书”。张晓雨同学荣获国家级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优秀团队案例。

多位教师长期活跃在社区、学校、书院,进行传统文化宣讲,多次为港澳台大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开展研习活动。

科研链对接产业链,服务社会促发展。学院不断加强战略布局,深入拓展与重点行业、企业的合作,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坚持扶贫和扶智相结合,决胜脱贫攻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学院与宁阳复圣公园、邹城市唐村镇、梁山中小学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并和儒源文化集团等企业达成了传统文化培训、联合科研的合作意向。

回首65年峥嵘岁月,千万计曲园人育才造士,推动教育筑梦中国,看今朝学院师生必将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奋斗筑梦开拓改革发展新境界,书写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新篇章。

新闻来源:历史文化学院

审核:成积春

编辑:孙琪